
近年来,傍霞村党支部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与时俱进更新乡村振兴发展新思路,做优做强乡村产业,深刻领悟“土特产”背后蕴含的“振兴密码”,着力开发乡“土”资源,突出地域“特”点,加快“三产”融合,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赋能提质”。
破题“土”字,盘活优势资源。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更是强村富民的钱袋子。去年,傍霞村党支部以抛荒地改革攻坚项目为契机,通过“党支部+农业公司+农户”共流转土地近200亩,打造了羊肚菌种植和劳动研学两个特色基地。今年,村党支部紧绷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这根弦,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已流转土地286亩,真正将“小田”变“大田”,让“鱼鳞”地变成“田连阡陌”富民地。科学布局村庄功能片区,保障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观光化发展,使土地真正成为集聚耕种、生态、休闲等多功能的“聚宝盆”,用土地流转的“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的“致富门”。
立意“特”字,擦亮绿色招牌。傍霞村党支部面对新的时代要求、新的市场诉求、新的消费需求,因地制宜,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打出“绿色+研学”两张牌。“绿色牌”以羊肚菌种植基地为基石,推广羊肚菌绿色养生品牌内涵,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亩产量达1000斤,产值超150万元。“研学牌”坚持“特色是关键、文化是核心、创新是根本”的理念,推出“研学游”乡村旅游新业态,用心用情打造屯溪区“限量款”乡村研学游,以都市青少年为目标群体,弘扬农耕文化,形成“知识性+娱乐性”特色旅游路径,年接待游客达2万余人。
深化“产”字,延长富民链条。乡村振兴强不强,要看产业发展旺不旺。傍霞村近年来探索农旅融合发展路线,以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为支点,撬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全面开花,不断延链强链补齐短板。结合示范数字乡村、两岸农旅等项目,促进一产后延、二产相联、三产靠前,打造“树仑民宿+”“5G茶园”“河滩露营”“生态湿地”等特色产业发展区域,实现傍霞农民多元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农村多样价值。同时,以“万企兴万村”为抓手,加强党建互动,学习驻村企业市场化运营经验,促使资源、资产、资金随着产业与傍霞自然禀赋、历史人文资源更加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农民家门口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傍霞村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充满生机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