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屯溪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谁捧红了傍霞村?

发布日期:2025-08-20 10:53 信息来源:屯溪区委组织部 作者:屯溪区委组织部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孩子们的研学基地,环保爱好者的观鸟胜地,都市丽人的悠闲打卡地……

最近这两年,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傍霞村特别“火”。去年,该村共接待研学学生、观鸟爱好者、企业团建人员等10万余人次。

以前,傍霞村为何寂寂无名?如今,又是谁把它捧红了的呢?盘点傍霞村的“出圈”之路,有哪些可学习、可借鉴的经验呢?

“闲置农田”变身“研学基地”

黄色的南瓜花、紫色的豇豆花、白色的辣椒花……8月16日,走进傍霞村的行知农场,各色花朵依旧在争芳斗艳。

正在农场参加夏令营的三年级小学生王梓轩说,在这里不仅见到了花生、山芋等农作物,还终于理解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含义。

“这是我们村引进的第一个项目。”傍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敏强说。

傍霞村坐落于黄山市中心城区西南郊,北临率水,南依鬲山,因“依山傍水看晚霞”而得名。“2004年鬲山桥修建之前,我们这里都是不通车的,进出村主要靠坐摆渡船。”杨敏强说,此前的傍霞村虽自然环境优美,却是一个无项目、无资金、无人才的“三无村”。

2021年底,随着吴俊的到来,傍霞村才有了第一个项目。今年47岁的吴俊,此前从事教育培训工作。2021年7月,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后,吴俊萌发了把课堂搬到田野里以及建一所农事研学基地的想法。

经人介绍,吴俊来到了傍霞村,并看中了这里闲置的120余亩荒地。经过半年的复耕改造,2022年5月1日,可供孩子们体验农作物种植、蔬菜采摘等农事活动的行知农场正式对外营业。

“我们制定了诸如‘一颗稻米的一生’等系列农业研学课程,让学生们在自然界中感受万物生长、增长实践能力。”吴俊说,开业当年,农场便接待研学学生3万余人次。

2023年3月,吴俊又与村里合作,流转了5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水稻、油菜农作物以及羊肚菌、红托竹荪、灵芝等食用菌。

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研学学生的增加,相关配套设施的不足逐步凸显了出来。“孩子们到哪里吃饭?刮风下雨了,怎么办?”杨敏强说。

今年2月,总建筑面积3200余平方米的傍霞村新农人培训基地破土动工。“预计明年2月可以投入使用。”杨敏强说,届时,一楼主要用于餐饮与农特产品展示,二楼主要用于住宿,三楼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各类室内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体验扎鱼灯、竹编等非遗技艺。”

“闲置茶园”变身“观鸟胜地”

“我们来自上海。”“我们来自杭州。”……走进傍霞村的生态观鸟林,来自全国多地的观鸟爱好者们,正扛着“长枪短炮”齐聚林间,寻找“林中仙子”寿带鸟。

寿带鸟的体型似麻雀,雄鸟的两根尾羽可长达身体的四至五倍,形似绶带。在古代,寿带鸟常被用作吉祥图案的纹样,寓意着吉祥与美好。2012年,寿带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这片生态观鸟林面积约400亩,以前村民们曾在林中种过茶叶。”“2022年发现4巢,2023年发现5巢,2024年发现9巢,今年发现11巢。”谈起傍霞村的生态环境以及寿带鸟的数量,许智辉如数家珍。

今年67岁的许智辉原是绩溪县一单位职工,2018年退休后购买了摄影器材,并爱上了拍鸟。2021年,许智辉随同女儿迁居屯溪。闲暇之余,便在屯溪周边拍鸟。

“必须要有村庄,它需要借助人类驱赶一些天敌;必须要有干净的水源,它每天要洗2至8次澡。”许智辉说,傍霞村优美的自然环境非常符合寿带鸟择居标准。2022年5月,许智辉在傍霞村首次拍摄到寿带鸟的身影。

图片经网络传播后,全国多地的观鸟爱好者纷至沓来。“5至7月份人最多,每天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一百余人。”许智辉说,与普通的游客不同,观鸟爱好者在村里往往一住就是三五天,有时甚至十天半个月。

借助观鸟热,村民陆有英将闲置的民房改建为拥有15张床铺的民宿,村民柴劭萍将闲置的院子改建为拥有3个包厢的农家乐。“起初我还挺犹豫的,担心回不了本。”柴劭萍说,如今平均每天有三四百元的收入。

除了村民自发兴办的民宿、农家乐,傍霞村村委会也主动为之,将4栋闲置的民房收储下来后,与黄山市乡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拥有35张床铺的“霞隐民宿”。

“当前村里的最大旅游接待能力只有50人左右,观鸟旺季的时候一房难求,许多观鸟爱好者还要到市区去住。”杨敏强说,如今村中又有三户村民将闲置的民房改建为民宿,加之新农人培训基地的投入使用,明年村里的接待能力有望达到120人左右。

“闲置灌站”变身“休闲营地”

红砖泵房被改造成咖啡小屋,水泥蓄水池被改造成乡村图书馆……走进傍霞村懒鸟营地,市民周莉莉正与三位好友一边品着咖啡,一边欣赏田园风光。

“在这里,既能闻到咖啡的香味,又能闻到稻田的香味,非常放松……”周莉莉说,没想到能把闲置的灌站改造得如此有创意。

杨敏强告诉记者,这里原是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一座灌站。随着时代的发展,灌站逐渐闲置了下来。

去年2月,黄山市屯溪区昱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废弃灌站进行了收储,并与黄山大园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将其改造成集休闲、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懒鸟营地。

“我们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既保留了灌站的原始建筑风貌,又融入现代设计元素,让老建筑焕发新生机。”黄山大园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合伙人、运营总监孙咏雪说。

今年42岁的孙咏雪从小在屯溪长大,大学毕业后,到了杭州一家规划公司,担任设计师。2023年,孙咏雪返乡并与朋友合作注册了黄山大园文旅发展有限公司。

孙咏雪说,营地里不仅有帐篷餐饮,还有披萨窑、面包窑、水上皮划艇等休闲体验设施,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此外,营地还定期举办自然教育、生活疗愈、亲子手作等特色活动,丰富游客游玩体验。“自今年5月1日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这些村集体闲置资产的盘活,不仅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还带动产业发展,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杨敏强告诉记者,当前傍霞村还正在建设集农产品烘干、冷藏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事服务中心”。“未来的傍霞村,一产将以水稻、油菜、羊肚菌等农特产品种植为主,二产将以蔬菜烘干、粮油加工等为主,三产将以研学、观鸟、休闲、康养等为主,真正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畅想傍霞村的发展前景时,杨敏强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