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蕴藏着生长的力量,基层承载着滚烫的希望。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追梦人”:告别熟悉岗位、主动请缨下沉的选派干部,他们将一份份政策文件带到田间地头、把一个个书本知识变成助农实招;他们不停为琐事奔波,却始终坚守“为民”初心。让我们通过这个专栏,去认识这些“追梦人”,去读他们与土地、与群众的故事。
作为第九批选派干部,不知不觉中我们三充村驻村工作队到村任职已经一年有余,在这期间我们驻村工作队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带领农村党员干部转作风、办实事、促振兴。
抓学习、强思想
让作风建设在基层扎根
驻村伊始,我们工作队就开始通过加强学习将农村党员的思想转变过来。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集中学习并开展交流研讨,让村里党员们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用“土方言”讲清“大道理”。利用线上平台,定期推送学习资料,鼓励党员线上自学。用“案例教学”敲警钟, 开展“以案四说”(说纪、说法、说德、说责),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同时,开展“田间党课”,把学习课堂搬到产业基地、纠纷调解现场,比如在高标准农田、茭白园里讲“党员干部要带头干、带着群众赚”,在下充、中充修路工地上讲“反对形式主义,要修就修群众最需要的路”。
办实事、解难题
让作风成效在群众中彰显
作风建设不能空喊口号,必须转化为办实事、谋发展的实际行动。针对村民反映的“办事跑腿多”问题,工作队推行“背包服务”,带着公章、表格走村入户,针对留守老人,工作队和村干部上门办理养老认证、医保缴费;针对外出务工群众,由党员代办补贴申请等事项;针对产业发展、修路节点打造等大事,明确责任人、倒排时间表。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把群众的“身边小事”当成自己的“心头大事”,坚持用实际行动守护村民的幸福美好生活。去年6月19日晚的暴雨让三充村迅速被洪水包围,其中下充有2户8人被困家中,情况紧急。面对接近胸口位置的洪水,所有村“两委”和几个水性好的村民都毫不犹豫地蹚水靠近农房,力气大的党员背群众,一个人在前探路,四人在后保护,历经三个小时的努力,成功救出所有被困民众,群众说:“这才像共产党的干部!”
长效治、树新风
让好作风成为乡村振兴“催化剂”
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按期完成村级信用户评级工作,评选出信用户151户,占比78.2%,60余人获得“信用好·生态美”超市积分并兑换相应商品,兑换物资价值超3000元。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推深做实“三人小组+网格长”,结合“驻村夜访”,紧盯“村庄因你而美”,围绕“村庄怎么建、产业怎么干,庭院怎么美”,全面走访农户4次,累计征求意见122条,让村民真正成为村庄发展的谋划者、参与者。
不知不觉已经驻村工作一年,最深的感悟是:“农村工作,靠文件压不出战斗力,靠口号喊不出凝聚力,只有干部作风实了,群众心里才会暖,乡村振兴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我们工作队愿继续做“卷裤腿能下田、坐板凳能算账、拍胸口敢担当”的驻村干部,用实际行动答好乡村振兴的“作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