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屯溪区

新年首场乡村戏曲节为何选在这个哲学村?

发布日期:2024-01-25 09:28 信息来源:屯溪区委组织部 作者:屯溪区委组织部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乡村总有独特的韵味,冬天总是让人念念不忘。2024年黄山市第二届乡村戏曲节首场演出,在冬日的暖阳下,于屯溪篁墩鸣锣开唱。

2023年黄山市首届乡村戏曲节首秀出圈,三区四县一路传唱,打响了“徽州有戏·田野乡音”品牌,进一步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各级媒体的争相报道。第二届乡村戏曲节开年又如约而至,首场演出选在篁墩这个哲学村。文化下乡与哲学意蕴的链接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走进篁墩千年古村,我们试着寻找答案。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若想解答这个永恒的哲学问题,篁墩村应是不错的解谜之处。篁墩自古为众多姓氏迁徙徽州最集中的始居地和宗族聚集地,迁居而来的姓氏有程、朱、张、陈、江、戴、周等30余个。谚云“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福建石壁村、中有徽州古篁墩”。特别是理学家程颢、程颐、朱熹三夫子的祖籍都在篁墩,篁墩成为“洛闽溯本”的“程朱阙里”,历来被学术界尊称为“儒教圣地”,素有“东南邹鲁”之称,被誉为“徽州文化第一村”。

明代诗人祁顺曾经生动地描述篁墩秀丽的风光:新安胜地钟灵秀,四面溪山明锦绣。就中篁墩何所有,绿玉森森环左右。

2021年7月11日,“程朱阙里”坊修缮工程在篁墩村完工。这是篁墩村乃至徽州文化复兴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保护利用活化乡村文化资源,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手,让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特征的IP。哲学已成为篁墩的特色IP。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向往和需求。

在篁墩办“村戏”,是戏曲与篁墩的和鸣。得知村里要唱大戏,村民们早早地拿着板凳来到现场,抢占了看戏的绝佳位置。戏曲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赞扬,喝彩声、鼓掌声此起彼伏。黄山市第二届乡村戏曲节首场演出在篁墩拉开帷幕,现场座无虚席,老百姓在台下看得津津有味,有戏曲爱好者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有的用手机录下节目视频好回家慢慢欣赏。

文化下乡已成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方式,不仅让乡村文化“活起来”,更提升了乡村吸引力和乡村产业品牌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优秀传统戏曲艺术融合了时代气息,陪伴群众在城市美好空间打开美好城市生活。引导人们从现实生活中寻求真、善、美,正是哲学的本真要义。

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篁墩村的新定位,如何打造哲学村?区、镇、村干部一直在努力思考、努力探索。

作为“程朱阙里”,篁墩最大的竞争力、影响力在于文化。屯光镇副镇长凌林介绍,围绕篁墩村“徽州文化第一村”“程朱阙里”姓氏文化的挖掘打造,通过向上争取农旅融合专项债,谋划了篁墩村徽文化研学基地项目,盘活利用篁墩村老小学闲置资源,改造修缮后打造成村史馆、研学教室、哲学文化展示等融为一体的篁墩村徽文化研学基地,加上周边的篁墩姓氏文化广场,积极培育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把篁墩打造成哲学村和网红村。

一边看大戏,一边尝美食,还有飘着墨香的春联可供挑选,享受义诊、赠书、免费理发、农技咨询等送上门的“年货大礼包”,哲学村篁墩充盈着浓浓的文化味。

文化让乡村更灵动更有趣更年轻更时尚,我市大力推动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众多乡村实现了“美丽转身”。在黄山,还将有更多连台的好戏上演,更高层级的文化盛事举办,更丰富的文化生活等着人们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