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推深做实小区治理,既是关键小事,又是民生大事,更是治理难事。昱东街道阜上社区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融合“共享阜˙幸阜上”党建项目,积极探索创新小区治理模式,着力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健全组织体系,选优配强红色“领头雁”。“微组织”夯实党建引领基础。社区党委牵头,结合城中村治理现状,建立“一肩挑”管理模式,由网格党支部书记兼任城中村业委会主任,充分征询网格支部党员、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及社区居民等意见建议,通过自荐报名、群众推荐,选举产生由退休老干部、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居民骨干组成的业主委员会成员7名,其中党员占比超80%。“红细胞”筑牢基层自治力量。从网格支部中选拔德高望重、群众信任的“巷长红管家”15人,着力构建“社区党委领导、网格党支部统筹、业委会监督、物业企业服务、网格员协调、共建单位协助”六位一体的小区治理新格局,推动城市党的建设和服务治理双促、双效、双提升。
建设服务阵地,精心打造为民“幸阜号”。找准阵地建设“需求点”。按照“八有八建”建设标准,根据小区居民需求进一步优化党群服务站功能布局,协调整合老阜上村委会用房,集中资源打造覆盖4个小区(网格)的“幸阜号”党群服务站,合理设置党员活动室、居民议事厅、劳动群体综合服务厅等多个功能区。整合阵地运营“资源线”。依托4个网格党支部,以党群服务站为网格节点,建立健全“常驻+轮值”机制,4个网格党支部书记负责常驻管理,由网格员、业委会、物业公司、邻里大妈等26名组建的志愿队伍进行轮值,不断完善站点日常管理制度。拓宽阵地服务“覆盖面”。结合在职党员进小区“五微行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立足街居实际,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健康咨询、信访矛盾调解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4次、服务居民206人次。
完善协商机制,充分激活治理“内动能”。搭建民情民智“连心桥”。充分利用“幸阜号”党群服务站等阵地,发挥业委会议事厅、议事长廊等协商平台作用,为居民提供表达诉求、协商议事的场所。制定居民议事规则,由网格党支部书记主持,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居民代表等人员共同参与,进一步明确议事流程和参与主体,确保协商活动规范有序开展。绘就共商共治“同心圆”。每月定期组织开展“邻里议民生实事”、“二四说事”等活动,围绕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公共设施建设与维护、物业服务质量提升、邻里纠纷调解等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进行协商议事。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协商活动40余次,协商解决89个实际问题,切实解决了“断头路”建设、弱电下地、合理排布消防配套设施等难题。
整合多方资源,齐心凝聚治理“粘合力”。建强一支“红色队伍”。健全下沉网格常态化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作用,联动辖区派出所、市区两级共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9个部门资源,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凝聚退役军人、党员志愿者等力量成立屯溪区首家城中村消防志愿服务队,建设9个城中村微型消防站,切实发挥群防群治作用。汇聚一股“新兴力量”。组建屯溪区首个美团外卖行业流动党支部,3名党员骑手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吸纳120人加入“外卖小哥志愿服务队”,通过小哥“爆料”、“随手拍”等形式,累计收集邻里纠纷、私搭乱建、破坏环境等信息42条,迅速处置安全隐患、治理难题等31个,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到“治理力量”转变。